认知思维:你真的认识你的“焦虑”吗? 天天快资讯

2023-04-19 03:11:10来源:畅琦的成长

01 焦虑是天性作怪

一、焦虑现状

焦虑是老朋友了,他像背景音乐一样伴随着我们,我们虽然对他极为熟悉,但是却从来看不透他,我们默默承受很多年以后,终于再某天鼓足勇气跟他对视一番,从此它一点一点地离我而去。虽然偶尔反扑,但再也无法近身影响到我们。希望今天分享的认知思维内容对大家有帮助,愿你此生不再受焦虑的煎熬。

焦虑是普遍现状,每一代都有,每一代又不同。我们身处于网络时代,获取信息不再困难,会发现各路能人现身网络。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,希望变好,报了一些课程买了一些书,再各种是群里出没。获得这些信息的那一刻,感觉很充实,总有一种买到了就已经获得了知识的错觉。后来发现课程太多,学不完的焦虑来了;学了知识,没有掌握的焦虑感来了;花钱没有太大改变的焦虑感来了。最终明白学知识和买知识是两码事。


(资料图)

为了缓解这些焦虑,我本能认为,看多一些,看快一些,我多少是可以吸收一些东西的。于是阅读的时候,每本书都追求速度和数量,越多越有成就感,并且还做了思维导图,梳理书中内容。但之后回头来看,发现记住的东西很少,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。跟身边的同龄人作比较,有一些人年纪轻轻就小有成就,自己还是从零开始。这种情况让我变得更加焦虑和烦躁,总感觉一切都来不及,没时间。后来了解学习到大脑认知思维,知道焦虑的根源到底是什么,慢慢我也学会克服焦虑。

二、焦虑根源

我们为何会有焦虑呢?焦虑到底是怎么产生的?王小波说:人的一切痛苦,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。焦虑的本质是:欲望大于能力,又没有耐心去缩减于欲望和能力的差距。再往深处去想,焦虑跟跟大脑的关系。

我们大脑有三重,本能脑和情绪脑他们通过潜意识控制身体,潜意识天性是趋利避害,急于求成。焦虑正是因为天性这个特点而产生,换就话说,焦虑也来自我们大脑结生理结构。千百年来都是如此,所有人都一样,没有人不焦虑。在我们这个选择性更多的信息社会,节奏很快,竞争更强,这种天性被方大了很多。所以,面对焦虑事件,我们没有必要自责愧疚,焦虑是天性使然,而我们的成长就是要学会克服天性。

面对焦虑这个天性,我们如何克服呢?最好的办法是训练耐心。耐心是人类最珍贵的品质之一,它直指我们的趋利避害、急于求成的天性。耐心它存在于我们的理智脑中,通过有意识的训练,它也会慢慢变强大。得耐心者得天下。

02 得耐心者得天下

一、耐心

很多人说要保持耐心,但是依旧会不自觉急于求成,求快求多,最终再焦虑中打转。就像很多人花了大量时间寻找干货,点击收藏,但之后再也不会点开;就像很多人制作的新年计划非常完美,感觉做完计划就已经执行完了一样满足,但是没过几天,这些计划就不了了之了;就像有些人非常的勤奋,疯狂提升自己的阅读量,践行一万小时定律,但是最终都与成功无缘,他们刚有一点点改变,就急于向世界宣告自己将要开始新的生活,但是一遇到一点挫折,很快就消沉放弃;看到自己与同龄人的差距,就会变得非常焦虑,然后去报很多课,看很多书,做很多事,并期望立即看到变化,但是没有收到效果,坚持下去的动力也消失了。这些都是急于求成天性操作下,大家常会遇到的情况。

这个天性会让碌碌无为会产生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的自暴自弃感,养成耐心是攻克这个习惯的最好。我们常听人说:要保持耐心,不要着急。大家把耐心概念理解为普遍倾向于“忍受”。忍受痛苦、忍受无趣、咬牙坚持、这些用意志力去对抗天性的行为似乎就是耐心的体现,如果没做好,就是自己得意志力不够。其实耐心的定义并不是这样,这些都是浅层次的理解。

二、锻炼耐心方法

1、吸收观念,让认知升级

①这是天性,请接受

缺乏耐心根本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,这跟自身的品德也没有什么关系,这仅是一种天性罢了。每个人时代都存在,每个人都有。你需要知道缺乏耐心是天性是共识,你细细观察身边的人就能发现。在自身的大脑里种下观念,以之后陷入焦虑,无耐心时候,告诉自己是天性在作怪,不需要自我否定和自责,想办法解决就好。

②记住一些规律

仅仅知道耐心是自身观念还不够,我们还需要将将目光投向外观世界,看看有什么规律和办法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耐心,毕竟内观自身和外观世界本来就是一体得。两者搭配起来,更能使得自身更好融入这个世界。纵观外部世界,有哪些是规律可以吸收,装变成自我认知观念呢?

(1)复利曲线

爱情斯坦曾说过复利威力巨大,堪称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。复利曲线揭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:前期增长得非常缓慢,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。为什么要去学习这样规律呢?很多时候,我们面对困难缺乏耐心是因为我们看不到全局,不知道自己身处于何处,所以总是拿着天性这把短视之尺到处衡量,以为做成一件事情很简单。事实上,如果我们能来了解一些事物发展得基本普遍规律,改用理性之尺去看待事情,我们会极大得提升耐心。

我们在面对任何事物时候,坚信并且实践这个价值积累规律,明白任何事物的价值积累是一个复利曲线,我们能冷静面对前期的缓慢增长,并坚持到拐点,成功是早晚的事情。当然,前提是选择正确的方向,并在积累过程中可以刻意练习,在舒适区边缘一点点扩展自己能力范围。

(2)舒适区边缘

无论个体还是群体,其能力都是以舒适区——拉伸区——困难区的形式分布的。最里层的舒适区行为会感觉很舒服,舒服状态大脑开启自动驾驶模式,时间久了容易因无聊而走神。中间层是拉伸区,这个区域跟舒适区接壤,在这个区域的行为,会使得大脑感到有挑战又有成就感,相比困难区域,这个区域是行为最容易达成,并且持续在拉伸区完成行动,自身能力会进步很快。最外层的是困难区,它离我们的舒适区远,当从舒适区一下子达到困难区,我们容易畏难而逃避,大脑会感到烦躁焦虑。

上面提到焦虑产生深层是本性的趋利避害,急于求成。用这三个区域解释,我们的理想位于困难区,我们现状处于舒适区,我们太想实现我们想要的,觉得有捷径可以走,想从舒适区一下子跨到困难区,急于求成,当真的开始做困难区的事情,发现根本不是想得那么容易,于是趋利避害本性就开始控制行为,开始的做法结果往往都是失败告终,焦虑感产生也不足为奇。

既然知道了焦虑跟这三个区域的关系,如何利用这个理论去实践从而改变呢?关注舒适区边缘,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,必须让自己处于舒适区边缘,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难受,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让自己停滞不前。先记住这个规律,让在脑子里不断闪现。如何通过关注舒适区边缘,从舒适区现状到达困难区的理想彼岸呢?其中涉及到目标设定、目标拆解、复制曲线和刻意练习四个方面的综合知识运用,后面再跟大家细细讲解。

(3)成长权重对比

成长权重说的是在成长中所获得得学习量、思考量、行动量和改变变量,四个变量在我们成长的比重关系。对于我们成长而言,学习后的思考、思考后的行动、行动后的改变是最重要的,因此权重对比上会是:改变量>行动量>思考量>学习量。关注内层的改变,我们做任何事情会收获成长更大。

现实中,很多人会学习痛苦,是因为关注点一直盯在了表层。他们会看很多书,听很多课,打很多卡,努力到自我感动,但没有深入的去思考、行动和改变,所以总感觉学到了,没有什么收获,甚至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,于是更加努力学习,最终导致学习焦虑症。为什么我们会一直停留到表层,不能关注到个更深层的思考、行动和改变呢?这跟我们天性是有很大关系。学习量很容易量化,思考量、行动量和改变量很难评估和衡量。例如看100本书,看10节课、记忆200个单词等等,做了可以立即实现,但是深层次的东西很模糊,模糊到你很难量化得到反馈,也需要长期的积累才会看到效果,但大脑天性就是急于求成,所以想停留到表面。

另一个原因,保持学习输入是相对简单的行为,思考、行动和改变是有一定困难,在不知道成长权重对比理论知识,在没有理智脑管控行为下,我们会本能的趋利避害,不想接触难得东西,就像停留在简单的变成学习中。我们什么都想学,但是什么都没学到,陷入了这样的学习陷阱里,焦虑感始终难以摆脱掉。破局的方法就是时刻告诉自己要关注改变,给自己洗脑式的记住“盯住改变”,在学习时候,要告诉自己学以致用,学有所用。例如在看书的时候,不要求自己记住很多,只要收获那些很有感触知识便可。经常这样训练自己,慢慢会感知积累量会越来越多,焦虑感也会越来越少。

2、接受焦虑,自我沟通

焦虑每一个人都会有,它是刻在基因里的天性。既然是天性,那就面对和接受吧,反抗拒绝只会越来越痛苦。当自己意识到没有耐心,有趋利避害,急于求成的表现时,就跟自己说:“身体里的那个原始人开始作怪了,没事,让它先放肆一会儿,我可以跟它沟通,让它平静。“

没错,面对没耐心,先是学会接受本性,然后自我沟通。自我沟通实际上是理智脑跟本性脑和情绪脑之间进行对话。为什么要沟通,直接让理智脑压制它们两者,直接控制身体行动不可以吗呢?可以,但很容易失败。情绪脑和本能脑控制了身体的80%,理智脑只有20%的话语权,就像打战,兵力明显悬殊,很难打赢。如果强制性的让理智脑控制,压制本性一般都会被本性反压,例如,玩了2个小时手机,有罪恶感,想养成看书习惯,于是听理智脑的话开始看了1小时的书,可是你看完后好累,想放松,于是本性控制了你玩了2小时。

理智脑不是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对手,对抗压制只会失败,最明智的方式就是沟通。可以跟自己对话:”该享受的都会享受到,只是不是现在,完成手头的事情后就可以了“。这样的沟通是有效的,放弃享受,本性是不会答应的,延迟享受,本性是可以接受。例如,你上床睡觉,想玩手机,你可以跟自己说:今天睡觉,明天单独给1个小时玩比如,你总不自觉的拿起时间看信息,消耗时间和精力,跟自己说:消息也没那么重要,过1个小时再看吧。

刚开始学习自我沟通,让本性听从理智脑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例如,有时候我们起床,即使跟自己说等做完这件事情再看,但依旧克制不住冲动拿手机刷信息。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,不需要自责,也不要反抗我们的本性,我们可以进一步做让步式的自我沟通,例如跟自己说:“看完这条消息后,我就放下手机”;“看完这个文章吗,我就开始做手头事情,做完了再看其他的文章”....耐心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养成的,我们需要去训练,慢慢适应改变,接受会失败的情况。无论结果如何,和自己对话都会有一些效果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
下一篇: